图说 / 两款基于NK细胞靶点的创新免疫药物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有望用于实体瘤治疗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袁月
肿瘤微环境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耗竭,如何逆转这一状态、挖掘新型调控靶点,成为全球科研团队破解实体瘤治疗难题的关键方向。近期,实体瘤治疗领域传来重要临床进展。由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港医诺)团队研发的两款针对NK细胞靶点的创新免疫药物TGI-5和TGI-6,分别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启动Ⅰ期临床试验,并均完成首例患者入组与给药。
上述两款针对NK细胞靶点的创新药物中,双特异性抗体药物TGI-6为国内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同靶点产品,全球尚无同类药物获批,对结直肠癌及其他靶点阳性实体瘤具有治疗潜力。另一款单克隆抗体药物TGI-5则为国际第二、国内唯一的同靶点新药,可覆盖肝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适应症。此次临床进展或将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NK细胞如何精准“作战”?
在人体复杂的免疫系统中,NK细胞是抵御肿瘤细胞的第一道防线。与需要后天激活的免疫细胞不同,NK 细胞天然具有区分“敌我”的能力,可以直接识别并清除癌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杀伤功能会逐渐丧失,发生NK细胞耗竭的情况。要想持续对抗肿瘤,就要找到重新“激活”NK细胞的方法。
此前,天港医诺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批可逆转NK细胞耗竭的免疫检查点靶点。天港医诺CEO孙昊昱博士在接受搜狐健康采访时表示:“我们研究发现NK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其活性受到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种活化性和抑制性受体的调控,通过这些受体能够天然识别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而启动多重抗肿瘤免疫应答。” 这一特性使NK细胞的受配体成为潜在的免疫检查点靶点,也是天港医诺进行药物开发的理论依据。
此次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的两款药物“新”在哪?
天港医诺介绍,TGI-5是国内唯一、国际第二的同靶点单抗药物,全球范围内的同靶点药物均未获批上市,其临床试验申请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默示许可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试验批件。TGI-5已于2025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细胞癌、HER2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另一款核心产品TGI-6是国内首款、全球并列的二款同靶点双抗之一,目前全球的同靶点双抗药物均未获批上市,其临床试验申请获得美国FDA的默示许可及中国NMPA的临床试验批件。TGI-6 于2024年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对结直肠癌和靶点阳性其他实体瘤均有治疗价值,是国内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同靶点双抗药物。前期的药物动物试验中,单次给药可使荷瘤小鼠肿瘤完全清除,安全性良好。
孙昊昱向搜狐健康透露,天港医诺未来计划继续推进临床管线的开发,预计每年有1—2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积极推进项目海外授权,目前已与全球数家跨国药企保持密切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