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r又夺冠了。就在最近。2025年11月9日的成都,T1战队在连输两局的绝境下奋起直追击败老对手KT战队,捧起了英雄联盟S15全球总决赛的冠军奖杯。

这是Faker和T1战队的第六座冠军奖杯,也是史无前例的三连冠。这样的记录,在英雄联盟的电竞史上前无古人,恐怕也很难有后来者。
关于Faker的报道实在太多了。相较于其他“苦大仇深”电竞选手,你很难从他身上找到那些能被大书特书的戏剧冲突。
Faker就像是为这个项目量身定做的一样:十年如一日地坐在电脑前,没有绯闻、没有舆论,甚至少有强烈的情绪波动。他的一切似乎都只与游戏本身有关。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强大才显得纯粹,也让人好奇。一个如此“干净”的选手,是如何在一个混乱、喧嚣、天才辈出的环境里,始终站在顶点的?
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GOAT是怎么炼成的。
一座名为Faker的山
不同于传统体育运动员张扬、无畏的性格,甚至和大多“问题儿童”的电竞选手也太一样。1996年在韩国首尔出生的Faker,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和他弟弟由父亲和爷爷抚养长大,性格要内向腼腆的多,喜欢魔方这类考验逻辑和专注的东西。
2011年末,《英雄联盟》韩服上线,这个就读于名校麻浦高中的内向少年,找到了一个能释放全部能量的世界。他给自己取名——“GoJeonPa”(古典派)。他以使用各种“非主流”英雄打出名声,打法充满了一种不讲道理的自信和压迫感。
当时正在为SKT二队寻找中单的教练Kkoma,注意到了这个少年。ID。他后来在采访中回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是那种百年一遇的天才。”
Kkoma立刻发出了试训邀请。对于一个就读于名校、成绩不错的韩国高中生来说,放弃学业去打职业,在当时是一场人生的豪赌。最终,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17岁的李相赫办理了退学手续,走进了SKT的训练基地。他的ID,也从“GoJeonPa”,正式变成了“Faker”。

2013年,是Faker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元年。他和SKT战队就像一股不可阻挡的飓风,席卷了整个韩国赛区。OGN春季赛他们拿到季军,到了夏季赛,便已无人可挡。决赛的对手,是当时同样如日中天的KT Bullets。
那场决赛,诞生了《英雄联盟》历史上最经典的一个镜头——“双劫之战”。一次丝血反杀,Ryu永远成为英雄联盟电竞史上最著名的背景板。韩国解说在演播室里用近乎破音的声调嘶吼着Faker的名字。

那一年的全球总决赛,成为了Faker的加冕典礼。他和SKT以一种近乎碾压的姿态,统治了整个赛事。决赛中,他们3:0横扫了来自LPL的皇族战队。

这场比赛,有一个镜头被中文互联网流传至今:皇族的ADC选手Uzi,在椅子上摘下耳机,眼神迷茫地望向远方,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第一次世界赛之旅,就这样以一种毫无还手之力的姿态结束了。

Faker和他的队伍,用一种不讲道理的强大,将当时LPL观众的自信心彻底击碎。从那时起,“抗韩”就成了LPL赛区长达数年的主题,Faker也成了所有中单选手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时的Faker,就像初入联盟的乔丹,打法充满侵略性,带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道。你防不住,也无法模仿,只能期待别遇到。
2014年,SKT遭遇了王朝的第一次颠簸。版本更迭、三星双雄的崛起,加上队伍重组,让他们头一次无缘全球总决赛。很多人以为一个时代就此结束,但他们都错了。2015年,重组后的SKT卷土重来,在全球总决赛上打出了15胜1负的恐怖战绩,强势夺冠。
Faker赛后吃着西兰花庆祝,和他面对镜头时那个著名的“竖大拇指”动作,成了那一年的标志。

紧接着的2016年,是SKT王朝的顶峰。那年全球总决赛半决赛上与ROX Tigers的相遇,被公认为是《英雄联盟》历史上最伟大的一轮系列赛。人们记住了ROX拿出的黑科技女枪,也记住了Pray那支横跨地图的“世纪神箭”。当所有人都觉得天命在ROX一边时,Faker和他的老搭档Bengi拒绝了这个剧本,最终3:2艰难取胜,并成功卫冕。
那时,评价一个中单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秀过Faker”,能单杀他一次,就足以在英雄联盟历史上留名。
在那个所有人都认为冠军魔咒无法被打破的时代,Faker的成绩,已经可以说是GOAT。
“他比谁都想赢”
彼时的Faker锋芒正盛,《英雄联盟》赛事热度也处在飞速上升期。所有人都以为他将铸造不朽传奇,但最沉重的一次打击即将到来。
2017年,北京鸟巢。全球总决赛的舞台上,所有人都期待着Faker完成三连冠的伟业。而他的对手,正是去年被他击败的SSG。队里的打野Ambition(LPL观众称其为“安掌门”),就是当年Faker职业首秀时的背景板。这像是一场早已注定的复仇之战。
然而,故事的剧本完全走向了反面。SKT被SSG用一个干净利落的3:0横扫。那三局比赛,Faker拼尽了全力,先后拿出输出核心卡西奥佩娅、瑞兹,以及功能型的卡尔玛,但都无法挽救队伍。
当基地水晶爆炸时,他推开键盘,双手掩面,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身体因为压抑不住的哭泣而剧烈颤抖。

同一时间,远在韩国观看直播的另一位天才少年,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直到S10总决赛决赛前,Showmaker在即将捧起自己的冠军奖杯前,说出了那段被玩家奉为“圣经”的话:
“那一年的决赛是SSG对阵SKT,最终比分3:0。当时我看见Faker颓坐在椅子上泣不成声。这个画面我永生难忘,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我能成为一名职业选手,我一定要赢下所有。’如今奖杯就在眼前,我必须考虑这会不会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我相信LCK能有过去的霸主地位,Faker功不可没。重铸LCK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Kkoma曾说过,“他比谁都享受掌声跟荣耀,所以他也比谁都想赢。”
显然,Faker还不准备体面的退场,他就是想赢。
I’m back
1993年,乔丹刚带领公牛完成三连冠,建立起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王朝,他的人生却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他的父亲在一起抢劫案中被枪杀。巨大的悲痛,加上媒体对他“赌博成性”的无端攻击,让身心俱疲的乔丹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退役,转而去打棒球,去完成父亲对他的期望。
乔丹宣布退役当天,美国道琼斯指数就跌了125点,耐克股价下跌4%,销售额减少了2.5亿美元。他离开的两年,NBA的王座空了出来,那些被他压制多年的巨星们,终于等到了一个没有乔丹的时代。世界也准备好了要进入一个没有乔丹的时代。
Faker没有退役。但鸟巢那场决赛之后,他也同样进入了自己的“棒球联盟”时期。
2018年,是Faker职业生涯的最低谷。SKT重组失败,成绩一落千丈,他甚至一度被按上替补席,队伍也无缘全球总决赛。也正是在那一年,LPL的IG战队在韩国仁川捧杯,“翻过这座山”成为那年中文互联网最热门的词之一。人们恍然发现,那座名为Faker的大山,似乎不再高不可攀了。

随后的几年,T1陷入了浮沉。队伍换了一批又一批选手,虽然也拿到过几次联赛冠军,但在世界赛上始终无法回到决赛舞台。世界冠军在LPL和LCK的不同队伍间轮换,却唯独和T1无关。
Faker也从唯一的“主角”,变成了“背景板”。人们提到他时,从“大魔王”变成了“活化石”、“大飞”;舆论也开始质疑,他是不是已经老了,打法过于保守,甚至成了队伍的阻碍。
放眼整个英雄联盟电竞历史,很难见到像Faker“神性”如此之高的选手。关于他的绯闻和舆论,除了玩家调侃的早年前和LCK赛区主持人恩静的互动之外,也只剩下“一罐可乐五个人喝”的抠搜故事。
尽管拿着最高年薪、甚至成了T1的股东,但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物欲,生活依旧朴素。就连生日,也只是在直播里开一局自定义,选个“惊悚派对”稻草人,吃块小蛋糕就算庆祝了。

他没有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退役,而是开始了一场由内而外的自我重塑。他把时间投入到游戏之外的探索中:阅读、冥想,以及如何去保持一颗“不被动摇的内心”。后来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人们也总能看到他闭目冥想的画面。
他的打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早期的Faker几乎不打逆风局,因为他太顺了,他只需要展现自己的强大。但再度归来的他,成了一名真正的团队领袖,为身边那些比他小近十岁的队友们创造机会。
这就像乔丹最终完全融入了教练菲尔·杰克逊的“三角进攻”体系。那套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求乔丹这个拥有极致个人能力的得分手,放弃最高得分、放弃球权,去信任队友。这是一种艰难的蜕变,因为它要求你不仅要战胜对手,还要战胜自己与生俱来的本能。
1995年3月18日,美国所有电视台紧急插播一则消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I’m back”。
乔丹回归了,势要教训所有老球员和新来的菜鸟,告诉他们谁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2022年,Faker和他身边这群全新的队友,时隔五年再次杀入了全球总决赛的决赛。对手是上演了“黑马奇迹”的DRX。然而,时机未到,他们苦战五局,最终惜败。
这一次,Faker没有哭。镜头捕捉到的,是他拍着身旁痛哭的辅助选手Keria的后背,轻声安慰。相比五年前的眼泪,这种败北后的沉稳与担当,更能体现他心性的转变。

人们之所以热爱竞技体育,很多时候是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伟大的选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靠着努力,一步步从山脚爬到山顶,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人亦可与天争;另一种,则天生就带有“神格”,他们的强大近乎一种本能, 竞技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同时强大的精神也带领着他人前行。
乔丹和科比是后者。在电竞这个领域,Faker也是。
期待着更大的奇迹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22年的那场失利,就是Faker的终点。一个27岁的“高龄”电竞选手,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低谷、又一次在最后关头倒下后,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坚持下去了。
但2023年,他回来了。
那一年的T1,在全球总决赛开始前,没人看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LPL,尤其是正朝着“年度全满贯”迈进的JDG。T1,只是LCK的“最后希望”。
但Faker和他的年轻队友们,却打出了一趟奇迹般的淘汰赛之旅。半决赛,他们正面迎战不可一世的JDG。赛前舆论几乎一边倒,但T1用近乎完美的团队执行力拆解了对手。Faker在决胜局拿出的阿兹尔,打出了教科书般的表现,用每一个精准的大招分割战场,为队友创造空间。
最终,T1以3:1粉碎了JDG的全满贯梦想,并在决赛中3:0干净利落地击败WBG,时隔七年,再次捧起了召唤师杯。
Faker走向奖杯时,他表情依旧平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平静的表面下,是一颗经历了何等淬炼的心。
2023年的冠军,成为了他“第二人生”的序曲。
随后的2024和2025年,T1展现出了绝对的统治力。Faker彻底完成了从“魔王”到“定海神针”的转变。他就像乔丹在第二个三连冠时期,强大不再只体现在个人数据上,更多的是对比赛的理解,和带给队伍的那种“必胜”的信念。
他站在中路,就是这支队伍的灵魂。对他而言,胜利早已不是终点,而是一种本能。就像很多观众替他说出的那句话:“谁还有梦想?”
我对今年总决赛的两场比赛印象深刻,一场是入围赛T1对阵IG,第二局开始前,Faker习惯性地闭上眼睛冥想。解说管泽元当时说了一句很多LPL观众的心里话:“李哥你别干这个,真害怕了。”

另一场,就是和KT的最终决战。Faker选出了他的招牌英雄之一“加里奥”,这也是让LPL观众梦碎的英雄。这个选择让人感觉,Faker还是那个Faker。尽管不再年轻,但依旧纯粹。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无论是NBA还是电竞,能站在这个舞台的首先得是天才。有太多的例子来证明,无论你是怎样的选手,仅靠天赋走不远。
说实话,这些年我已经听腻了“奇迹团”、“相信某某和他的本命英雄”这种说法,如果赢比赛只能靠奇迹,那么输给一个把天赋和努力坚持了十多年的人,一点也不冤。 Faker的强大,是日复一日的自律所堆砌出来的。
回顾乔丹的职业生涯,真正定义他的,并不仅仅是那两个三连冠,更是中间那段退役、失败、被质疑,最终王者归来的经历。那段经历让他走下神坛,体会了普通人的挣扎,也正因如此,当他重返巅峰时,他的传奇才显得更有分量。
同样,对于Faker而言,真正让他从“大魔王”升华为“唯一的GOAT”的,也并非是他早期那些轻松的胜利,而恰恰是2017年鸟巢的眼泪,以及此后那长达六年多时间的踽踽独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LPL观众对Faker的心态已经变了: 从最初把他“视作反派BOSS打倒”,转变为“他究竟还能走多远,还能创造多大的奇迹”。
我偶尔会觉得,Faker“神性”大于“人性”。最初,你还能看到他在台上翻跟头,在决赛舞台玩梗吃西兰花,在失败后抱头痛哭......这也是我个人很欣赏ShowMaker的原因,可以“人生得意须纵欢”,也可以坦然说出“失败总是贯穿人生始终”。
这次夺冠后Faker的表现,我一点也不意外: 克制的微笑,说着格局很大的获奖感言。但没人会觉得他是在装,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么想的。
正如这次夺冠后他所说的:“比起所有的成就和记录,我更在意的是今天是不是一场有趣的比赛。”

但无论如何,他就像乔丹一样,曾站上顶峰,也跌入漫长的低谷;他学会了如何接受失败,在一次次淬炼中,建立起了“Faker时代”。也许,未来也很难有选手能像他一样建立起一个时代。
Faker说,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他计划打到2029年。我们也期待着他还能创造多大的奇迹。
招游戏产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