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用AI换脸,盗用温峥嵘形象带货,本尊前来质问被她拉黑,近日,演员温峥嵘自曝遭遇AI盗脸直播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她本人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指出,多个直播间正在使用AI合成的假人影像,以她的名义进行带货。

更荒唐的是,当真正的温峥嵘进入直播间质问“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时,假冒者居然当场将她拉黑,这样荒诞的一幕,既讽刺又令人警醒,AI技术原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在一些不法分子的手中,却成了牟利的工具。

早前已经出现了假“刘德华”“靳东”等AI视频诈骗案例,如今AI造假从短视频延伸到直播间,伪造形象、伪造声音、伪造情绪,几乎以假乱真,温峥嵘事件的可怕之处在于:这种“AI换脸”行为不再只是技术恶搞,而是已经演变成系统化、产业化的侵权与诈骗。

据温峥嵘团队透露,早在去年他们就开始持续向相关平台举报,并发出律师函,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换句话说,这种乱象早已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灰色生态”,那么,为什么这些AI盗播屡禁不止?一方面,受害者往往发现得晚、取证困难,另一方面,平台在技术监管与法律追责上还存在漏洞,缺乏及时识别与封禁的手段。

更值得关注的是受害群体。AI假冒明星带货的主要受众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对互联网辨识度较低,更容易被“熟悉的面孔”所欺骗,对很多老年粉丝而言,温峥嵘、靳东这样的演员代表着“可信”“亲切”“真诚”,他们往往不会怀疑镜头前的“明星”在骗自己,于是,假直播不仅骗走了钱,更骗走了信任。

从技术层面看,AI合成与虚拟人物生成的门槛越来越低,一张照片、一段语音就足以生成“高仿真人”,这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种趋势,仅靠演员个人维权是远远不够的,平台应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系统,加强AI内容检测与标识,监管部门也应出台更明确的法律条款,将“AI换脸侵权”和“虚拟形象诈骗”纳入刑事追责范围。

温峥嵘的遭遇或许只是一个缩影,但这次曝光让公众再次看清了AI滥用的隐患,科技发展本应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欺诈的帮凶,唯有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提升公众辨识力,才能让AI真正服务于人,而非反噬人,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