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和平精英「绿洲启元」迎来了一项重要里程碑——日活跃用户数突破3300万大关(数据统计自8月9日当日进入绿洲启元的活跃用户)。
在《和平精英》的长线运营下,绿洲启元如今不仅是千万玩家的创意玩法游乐场,更是一处创作者、开发者实现玩法和地图创作的新蓝海。可以说绿洲启元,正以多元的玩法、持续的孵化能力与优质的生态环境,让每个创意都能在这“落地生花”。
时下很多大DAU产品,都在着力构建自己的UGC体系,尝试吸引更多专业创作者加入,并引导玩家享受创作乐趣——但这条路其实并不容易跑通,很多时候都仅能作为一个“添头”。
那么《和平精英》是如何让绿洲启元成为IP生态如此耀眼的一部分,并彻底将UGC框架建立起来的呢?
海量内容:多元创意玩法与地图矩阵
绿洲启元的魅力,来自于其源源不断的创意玩法供给,平台内划分工坊和共创两大内容板块,已上线的玩法和地图数量总和超过15万个。
在工坊模块,创意已不受“射击”品类的束缚,玩家可以在这里玩到各种耳目一新的品类玩法。
比如《战争大亨》,就融合了模拟经营、资源策略与战术对抗等多种玩法。它不止于传统射击游戏的“刚枪”模式,更强调“运筹帷幄”的战略思维,需要像玩即时战略(RTS)游戏一样思考发展节奏和进攻时机,趣味颇为多元。
《吃丹修仙》的创意RPG玩法,则成功将“射击玩法”与“修仙题材”深度结合,它将修仙小说中“服用丹药,突破境界”的成长快感,与射击游戏的战斗操作相结合,构成趣味十足的养成体验。
也有类似《暴打小怪兽》《吹牛酒馆》等各具特色的创新玩法作品,游戏类型有趣丰富,充分满足了玩家差异化的体验需求。
共创模块则更加凸显「即时创意、快速实现」的特点,玩家可以体验到《科目二》《318之路》《4人逃离伪人一命速通》《铃芽之旅》等爆款玩法。
其中《4人逃离伪人一命速通》玩法,以时下流行的“伪人”传说为背景,营造出被未知生物追逐的紧张氛围,增强了沉浸感和逃脱的紧迫感,累计游玩数已突破2.2亿,游戏内玩家评论超2.2万条。
由王牌共创师@哆啦A梦丶YY创作的《科目二》,以对驾驶考试各种细节的幽默还原和趣味挑战,引发了玩家的广泛共鸣,社交平台更是拥有高达4.2亿+的话题播放量。
技术稳固:降低创作门槛是关键
在多元化的创意内容生态背后,是绿洲启元的初衷:尊重每一份创意脑洞,并提供舞台实现它。因此,绿洲启元一直为热爱游戏的创作者与开发者,提供着强大的技术底座和工具链。
绿洲启元工坊编辑器基于成熟游戏引擎开发,采用Lua作为脚本语言,既保证了开发自由度,又降低了学习门槛。编辑器提供海量的官方美术资源、丰富的玩法模板和集成功能,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和平精英》主玩法已有的社交、语音、观战、信号圈等系统功能。
同时,为方便用户从海量玩法中发现玩法,绿洲启元引入了玩法推荐算法模型,结合数据优势,为玩家推荐玩法,模型不断学习玩家游玩数据,持续迭代推荐效果。
绿洲启元设计了多级联玩法筛选模型,可将玩法精准划分出不同质量分层。玩法初次发布后,可根据编辑器组件使用情况,结合多模态AI模型分析玩法描述、标签、封面等信息,以及创作者过往作品数据等,进行综合粗筛。
通过粗筛的玩法将进入小范围冷启动阶段,基于冷启期间用户的游玩、收藏、点赞、评分、评论等一系列行为数据,输出更精细的玩法质量划分。通过上述筛选模型跑出的优质玩法,后续将获得更大的推荐流量。
商业路径通畅:激励模型持续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绿洲启元不仅是创意沃土,更是财富“蓝海”。
2025年上半年,绿洲启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商业化成绩单,包括单团队收益500万+,头部单玩法单月流水达500万,多家团队收益超百万等。
激励模型的持续升级是这些成果的重要保障。
2025年,绿洲启元激励金累计将超一亿,相较2024年提升50%,同时面向所有团队开启玩法内购,分成比例最高可达30%。绿洲启元还推出了专项征集活动,包含百万奖金池和千万流量曝光,鼓励开发者创作深度精品玩法和长线商业化玩法。
流量扶持方面,绿洲启元结合算法驱动与官方牵引,针对玩法的不同评级进行激励,确保优质作品都能获得推荐。游戏端内全流量曝光已突破8000万,端外更有腾讯内渠S级资源推广,新玩法可得到多渠道优先推荐,老玩法也可获得持续流量曝光。
可以说绿洲启元成功解决了UGC创作的三大核心痛点:创作工具易用性、流量分发公平性、商业化路径可行性,这正是绿洲启元能让创意落地生花的关键因素。
结语
经过多年发展,绿洲启元已逐步从「游戏内的一个模式」演进为「让创意落地生花的UGC创作生态」。在这里,玩家不单可以玩到更丰富有趣的玩法,也可以成为创作者,去实现创意变现。
同时不难看出,要把UGC生态跑通,让玩家的灵感种子能在绿洲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少不了《和平精英》持续的投入和打磨。更让人期待的是,如此枝繁叶茂的UGC创作生态仍处于高速迭代之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绿洲启元的再度“进化”。
招游戏产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