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游戏圈里哪个圈层的玩家最有文化,那么应该当属《率土之滨》无疑。
别急着反驳,你只要看看这群玩家在玩游戏之余,还搞出什么动作,就能看见他们有多会整活了。
前段时间,笔者就刷到个有意思的事:有个哥们为了进《率土之滨》的 “陷阵之志” 家族,抱着手机刷题刷到半夜,发朋友圈时反倒乐呵呵说 “比当年背高考古诗文还带劲”。
原来这家族的招新方式很特别,招新看 “文化水平”,如果考试不及格,甚至会被“驱除学籍”,永不得加入。
虽然但是,玩家们不仅不觉得麻烦,反而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玩家都管这个家族叫 “率土教委”,招新严格,但出的题一点不枯燥:既有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几岁” 这种能勾起三国情怀的正经题;也有 “游戏里‘战必断金’战法的‘必’字,到底是不是通假字” 这种结合游戏细节的 “抠题”;最让人会心一笑的是道选择题:“你跟女朋友说‘冷静两周别找我’,最可能的原因是?这种懂梗的题一出来,玩家们都在评论区调侃 “太真实了,这题我闭眼选 C”。
还有很多这种,洋洋洒洒用了几页纸认认真真作答的学霸同学!
这哪是筛选队友,分明是一场充满乐趣的 “文化同好见面会”,难怪玩家调侃:跟你们玩真开心,人又聪明,说话又好听。玩了《率土之滨》我也是文化人。
本以为 “做题进家族” 已经够卷了,结果前几天又刷到个更离谱的。
南京大学一位物理博士,居然写了篇学术论文指导同盟打比赛!
这位博士玩家是《率土之滨》“命中注定” 同盟的成员,为了帮盟主规划战略,直接把热力学、量子力学搬上了游戏战场。
他说游戏前期州内资源争夺像 “孤立系统”,按热力学第二定律,无序竞争只会让同盟内耗越来越大,就像熵增一样挡不住。于是提出 “熵减战略”,靠明确资源分配和作战分工减少混乱。到了跨州作战阶段,又用 “量子纠缠” 解释盟友关系 —— 盟友利益绑在一起,动一个就影响全局,据此搞出 “量子化同盟” 模型,让跨州协同精准到离谱。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专门开了场 “战术答辩会”,把高冷的物理概念拆成 “怎么防内耗”“怎么同步作战” 的实操方法,连盟里平时不爱看理论的玩家都听明白了。虽说最后同盟没拿上征服,但盟主一句话说到点子上:“是非成败转头空,过程最重要。有此军师,足矣!”
你以为这就是天花板了?早在2019年,率土玩家就已经 “登堂入室”,登得有多高呢?都到央视上面去了。
他们写的文言檄文、诗词歌赋,被选进了国家图书馆的三国特展,《率土之滨》玩家才华已经得到国家级认可!
那时正是国图建馆110周年的大日子,他们办了场 “三国典籍文化特展”,展出的都是《后汉书》《魏文帝集》这种珍贵古籍。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率土之滨》玩家的作品也在其中一同展出。
有玩家写的《率土风云志》,把游戏里的争霸故事写成的文言史记,“金戈铁马”“逐鹿中原” 的气势,任谁看到不得夸一句“有三国那味儿”!
我知道你牛逼,没想到能牛到这地步,居然能这些国宝级典籍一起展出,这牌面简直无敌。
看了前面这些例子,大伙应该能明白这群人玩转三国的水平有多高了。
从 “做题进家族” 到 “博士写论文打游戏”,再到 “玩家作品进国图”,《率土之滨》的玩家可是妥妥的把三国文化玩出了新的高度。
难怪有人说,玩率土的不是 “游戏玩家”,是一群披着游戏外衣的 “文化人”。
对此,小编也是深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