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了《战地6》测试之后,很多玩家都EA的投入给出正面的评价,除了载具系统。大量玩家诟病《战地6》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载具,都笨拙得就像块“砖头”。同时这些载具也都是皮薄馅大,刚出门就会被各种高密度反装甲武器与重火力炸上天。对此DICE首席制作人大卫·瑟兰(David Sirland)承认《战地6》的载具平衡性确实需要调整。
对于载具太弱的讨论来自于《战地6》的“烈焰风暴行动”地图中,一名工程兵靠着一把狙击枪和一架火箭筒搭配支援兵的弹药补给,表演了一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原本反装甲工程兵就可以携带5枚反坦克火箭弹与反坦克地雷,再加上《战地6》不再限制兵种使用的武器类型,导致增强了类似反装甲工程兵这样的针对性兵种对抗步兵的能力,也就变相导致载具的生存能力更加脆弱。
大卫·瑟兰表示《战地6》目前步兵对载具威胁程度远高于载具对步兵的威胁程度,这是一个全局性的平衡问题,并非某些地图的特殊情况。目前他们正在积极进行优化。不过他也表示当前《战地6》的载具强度不足并不是大问题,反而是如果载具过强更麻烦。他们宁愿《战地6》初期载具偏弱,而非过强。因为如果载具最初就很强,随着玩家熟练度提高,平衡调整会越来越麻烦。
大卫的话也确实是有前车之鉴的,毕竟在《战地2042》中玩家们就体验过“上天入地泥头车”的威力了。《战地6》中,开发团队选择了先抑后扬,等到游戏正式发售后大量的数据做支撑,才会对载具进行平衡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