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全球化研究》报告显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游戏产业全球化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是海外本土化战略的深度实施,标志着中国游戏企业从简单的产品输出转向更加精细化的全球市场布局。
2024年数据表明,中国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已达到33.62%,这一数字反映出中国游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游戏企业的对外投资规模呈现持续扩大态势,投资目的地相对集中。从2018年至2024年的六年间,芬兰、以色列、日本、美国成为前四大投资目的地,四大经济体的投资占比合计达到79.9%。
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
根据海外销售收入增速变化及海外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中国游戏产业全球化可划分为三个明确阶段。2012年以前为起步期,这一时期中国游戏企业主要通过授权方式进入海外市场。2013年至2017年为稳步增长期,企业开始尝试自主运营模式,逐步建立海外业务体系。2018年至今则进入优化发展期,本土化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在优化发展期内,以腾讯游戏为代表的中国领军企业已初步形成"海外本土化"研发布局和独立的海外品牌体系。这些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移植,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用户偏好,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游戏产品。同时,它们还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招聘当地人才,深度融入当地游戏生态系统。
近年来,游戏企业的海外投资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单纯的"商业变现"向"价值创造"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企业逐步形成"玩法创新-生态整合-全球布局"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仅腾讯游戏一家企业就在海外市场完成了60余起投资并购事件,网易、莉莉丝等企业也加快了海外品牌建设步伐。
全球产业链布局现状
从产业链分布角度观察,全球游戏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次,各环节围绕中游的游戏研发展开。上游主要包括游戏研发所需的基础软件,其中游戏引擎作为最核心工具,目前主要厂商集中在欧美地区。中游环节主要是游戏产品研发,美国、中国和日本在研发环节处于优势地位,市场占比分别为37.7%、31%和21.1%。
全球前五大游戏企业分别为腾讯、微软、索尼、网易和艺电,这一排名反映出中国游戏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前两大游戏市场,2024年游戏市场规模分别为470亿美元和461亿美元,两国市场规模相当接近。
在衍生产业方面,电竞和游戏IP授权是比较成熟的两大领域。美国和日本的游戏IP授权产业链相对完整,在全球TOP60的游戏IP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1.8%和31.6%。中国游戏IP排名第三,占比21%,整体市场规模仍相对较小,但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这表明中国游戏产业在IP开发和商业化运营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下一篇:DNF夏日版本奶爸毕业附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