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有话说
技能照亮前程——技兴赣鄱。今年4月,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一技成,天下行,匠心聚、百业兴。让我们走进各个赛项的冠军们,倾听他们干一行、钻一行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赤子情怀,抒写他们挑战自我、勇于突破的拼搏精神……
游洁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第一名。
焊枪为笔:在世界舞台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珠宝雕琢梦,磨砺绽芳华。还记得初次接触锯切时,那软趴趴的锯条,在金属上划拉出歪歪扭扭的线条,比自己儿时的涂鸦还难看。锯条频繁断裂,飞溅的碎屑差点伤了眼睛,挫败感如影随形。可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点燃,别人练一小时,她就泡在车间三小时,手指磨出了茧,终于让锯切线条笔直顺滑。焊接同样棘手,高温下焊料不是流得不到位,就是焊点凹凸不平。她一次次调整温度、控制焊料用量,无数次返工,工作台满是废弃焊件。比赛前,她在梦中都在重复焊接动作。如今,她指尖在锯切、焊接间自如游走,每一次操作都是与珠宝的深度对话,“每一道痕迹都是成长的勋章,我会继续在这方天地,雕琢我的工匠人生。”
刘云波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污水处理项目第一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任教师。
幕后到台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圆梦之路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水处理科研试验岗,偶尔拆装管泵阀,意外发现自己对技能操作的别样情怀。来到学院工作后,我第一时间加入了水处理技能竞赛指导团队,在指导学生训练和参赛的过程中,也时常期待自己能以选手身份参赛,切身感受技能比拼的乐趣。
今年,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增设污水处理赛项,我如愿获得了参赛资格。可训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比如混凝实验项目,单次实验需耗时4小时左右,实验效果因加药量的“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且还受药品种类和搅拌强度等多因素影响。如何精准控制加药量等反应条件,是决定该项目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将办公室搬到了实训室,把碎片时间和休息时间用来进行大量实验。正是这份对技能竞赛的执着和热爱,最终让我如愿以偿。
涂瑶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育婴项目第一名,江西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教师。
托起生命最初重量的技能冠军
记得在儿科ICU实习时,一对刚出生的双胞胎插着胃管躺在贴着禁食标签的保暖箱里,小家伙哭闹不止。那一刻,我喉咙突然发紧,酸涩漫上鼻尖,这是毕业后我决定投身母婴一线的首个重要时刻。另一个难忘瞬间是新手妈妈抱着呛奶宝宝慌乱求助,我协助同事紧急施救。当看到宝宝渐渐有了血色,听着妈妈颤抖地说:“原来这些照顾宝宝的细节这么重要。”这句话便成了我持续学习提升育婴技能的初心灯塔。
如今站在讲台前,我总向学员传递:工匠情怀源于对极致的执着,唯有倾注热爱与匠心,才能托起生命最初的重量。
殷凯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制造团队挑战赛机械加工方向第一名,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以制造团队为墨,书写匠心篇章
走进赛场的那一刻,紧张感如潮水般袭来。看着周围来自各地的优秀对手,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当比赛正式开始,专注让我逐渐忘却了紧张。在赛场上,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每一个决策都影响着最终的结果。我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个环节,凭借着扎实的训练和冷静的判断,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关键的操作环节,设备突然出现故障,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我瞬间慌了神。短暂的慌乱后,我迅速冷静下来,凭借平时积累的经验,灵活调整策略,及时解决了问题。这次意外不仅考验了我的专业能力,更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我深刻意识到,在充满变数的赛场上,保持沉稳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多么重要。
岳文彬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制造团队挑战赛设计方向第一名,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凝聚智慧力量,驱动技能提升
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到省赛第一名,岳文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磨练技能技艺。他在电子与控制领域潜心钻研,从点亮LED到精准采集传感器数据,每一步都凝结着攻坚克难的汗水。在省赛实践基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与团队成员一次次交流与探讨中,淬炼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独特设计思维。面对设计瓶颈,他不断突破自我,在一次设计中,他设计的零件遭遇现实壁垒,零件加工难,上机测试时多次应声断裂!面对挫折,他冷静分析,积极组织团队分析症结,共同优化结构。最终,凝聚集体智慧的新方案不仅完美实现功能,更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正是因为他不断凝聚“制造团队”的力量,通过设计-制造-使用的闭环反馈,驱动着他技术的不断精进,最终在大赛中勇夺冠军。
杨振浩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制造团队挑战赛综合制造方向第一名,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以制造团队为墨,书写匠心篇
比赛中的一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惊喜。赛场上,紧张的氛围、严苛的评分标准,都对我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当我拿到比赛题目时,内心虽然紧张,但长达N次的经验积累让我迅速冷静下来,有条不紊地制定操作计划。在实际操作环节,我全神贯注,将每一个步骤都当作日常最严谨的工作来对待,力求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然而,比赛中还是出现了突发状况——坐标进给少了0.1mm。那一刻,我的心跳陡然加快,但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让我迅速调整心态,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冷静的分析,我及时的调整好了心态,顺利完成后续操作。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在技术工作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陶俊杰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装配钳工项目第一名,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制造团队为墨,书写匠心篇章
2023年,陶俊杰首次参加江西省“振兴杯”技能比赛,仅获第六名。虽未达预期,但他并未气馁,迅速调整状态,投入训练,备战三个月后的“天工杯”赛事。 然而,“天工杯”中他只拿到第九名,成绩不升反降,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尽管如此,他仍选择坚持训练,默默积累经验。2025年初,得知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即将举办,陶俊杰决定最后一搏。春节刚过,他便投入高强度训练,反复打磨基本功,甚至每天连续练习4-8小时,精益求精。凭借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他的技能水平显著提升,最终在比赛中一举夺金,用坚持与汗水书写了从挫折到成功的逆袭篇章。
来源:省就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