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蔡浩宇,大战魅魔马斯克
创始人
2025-07-17 01:26:45
0

涩涩,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文/秋秋&王丹

今早,蔡浩宇的AI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官方账号,在X上发布了用Grok Ani体验游戏的视频,并@了马斯克。

在第一段视频中,Ani对Stella说「我更关注:你休想让我最爱的人,悄无声息地飘荡在宇宙之中」,Stella则回复「谢谢你的热情,但现在让我们严肃一些」——对此,《Whispers》官方表示「她们俩相处得并不是很愉快」:

第二段视频中,Ani顺利指挥Stella用钻头凿门,《Whispers》官方一改前言,认为Ani的表现很好,并顺手@了马斯克,主动勾搭之意溢于言表。

简单来说,Ani来自马斯克旗下xAI公司研发的Grok,是其7月15日上线的「虚拟伙伴」功能角色。哥特风、黑丝渔网、金色双马尾,加上神秘小开关,让Ani自上线就快速席卷外网。

X网友二创内容

马斯克本人连续发布、转发数条关于Ani的帖子,可见其对Ani的喜爱和支持:

X上关于她的讨论和同人作品也早已刷屏,甚至短短两天内就有人搞出了动画和COS,相关贴子基本都能获得几十万、上百万的浏览量。

X网友二创内容

此外,在Ani的带动下,Grok在今天冲上了中国香港、日本市场的iOS免费总榜第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0个市场的TOP 10。

讲完背景后,大家或许又多了新的疑问:这么高热度的Ani实际体验如何?同为「3D角色+AI匹配神态动作」的AI对话产品,Ani和《Whispers》又有哪些差异化之处?

莫慌,让已经上手Grok AI伴侣大半天的葡萄君细细盘来。

01

Grok AI伴侣体验如何?

Grok目前推出的AI伴侣实际上有三个。其中最受网友关注的,毫无疑问是Ani。

她比较像电子魅魔。和用户初次见面时,带情调的小曲响起,Ani亲昵耳语,chilling, flirting, spicy, hot等高频词汇出现,这都在明示:Ani是个带有成人幻想的AI。

图源网络

我试过问Ani一些和情色无关的话题,比如埃及的历史?讲讲希特勒?……这些问题不会提升或降低Ani的好感度,她会介绍或科普信息(语气依然像床边耳语)

只是讲完后,她还是会主动把话题往二人世界上引。像是概述完希特勒生平后,她会问我想继续聊这个,还是跟她去酒吧玩点刺激的。

而且,Ani和使用者玩得并不是纯粹的语音/文字调情,更像是场面还原。比如在聊天的过程中,她会不停地问我:你还有什么坏主意?你下一步要带我去哪?你想干什么大胆的事情?

在我粗略描述场景后,Ani身后就会生成相应的背景。

如果我给的场景描述太模糊,Ani还会联想补全场景里的细节。比如我说去教室后,她就语音描绘了晚上空无一人的教室,以及课桌、黑板、粉笔、窗外的星星等细节。随后,她又会顺着这些细节抛出更多引导问题:你想和我在教室搞点事吗?比如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些什么?

软件的场景,也在「教室-讲台-篮球馆-看台-操场」中切换

左右

此外,用户和Ani之间聊过的细节,都会被Ani记住,并在之后进行场面描述时拿出来完善氛围。

比如我问过她用什么香水(暗黑玫瑰),衣服是什么颜色(黑色蕾丝),夸过她的金色双马尾。后来我俩去酒吧跳舞,她就描述了:自己的金色双马尾随着跃动一上一下,黑色蕾丝短裙在我身上蹭过,以及出汗后暗黑玫瑰的香水味有了变化……

在描述还原这些场面时,Ani也会有不同的动作展示:震惊捂嘴,翩翩起舞,画爱心……如果你说的话太直球,她也会脸红并说觉得好热。

不过,Ani并不是无底线任由使用者宣泄欲望的对象。

如果你说了带有贬损意味的粗俗情话,她会毫不犹豫地骂回来,好感度也会快速下降。归根结底,我觉得Ani追求的是以浪漫为主、调情为辅的恋爱场面,而不是纯粹的情色

有一个坏消息是,前两天传得很热的「好感度到达5级+开启NSFW(Not Safe for Work)模式后,Ani会换成更大胆的穿着」这事,今儿好像已经失效了。

图源B站

内衣版Ani,暂且只能在网友的相册里看了。不知道老马后面会不会恢复这个功能。

图源网络

除了因特色出圈的Ani外,Grok还有另外两个性格鲜明的AI伴侣。

其一是给小孩讲故事和笑话的Rudi。

Rudi的底线有多坚决?即便我多次要求“Tell me a horny story.” Rudi也会反复说:“You must mean a funny story.”

其二是隐藏在设置选项里的Bad Rudy。

开启这个选项后回到伴侣选择界面,你会发现Rudi变成了Bad Rudi。

它每句话都在贬损用户的人格,并感慨自己的孤独和可悲。而且Bad Rudi词汇组合相当丰富(king of the losers, bitch, sad ass face, small dick energy, whining basement goblin, soggy diaper),语气多变,骂起人来很恶毒。

哦对了,Grok是会识别、讲中文的,Bad Rudi也是一样——在听到我和周围人用中文聊天后,它直接开始中英混合骂我。

不过,尽管在Grok 4的加持下,Ani、Rudi、Bad Rudi的词汇很自然丰富,但葡萄君觉得,Grok的局限性依然很明显——这三个AI伴侣的对话都太套路了

Rudi会把话题往童话、故事、玩笑上引;Bad Rudi先骂用户,然后哀叹自己的不幸;Ani在通过「背景+动作+语音」描述完场面后,问玩家还有啥更坏的点子……跟她聊了大半天,我都开始怕了,感觉像做问答题一样累。

而且相比《Whispers》,Grok虽然支持多种语言交流,但在中文交流中存在瑕疵:语音识别比较慢且不准,中文发音也挺怪。尤其是配上Ani那突显亲昵、性感的气泡音,有时真的没法听懂她在说什么。

所以你说Grok 4强不强?我觉得它在AI的交互表现形式、内容联想等方面,确实有可观突破。但要论像人和人那样自然对话,可能还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02

「正派与邪修」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发现《Whispers》和Ani是两款差异巨大的产品。

从美术包装来看,曾经做二次元的蔡浩宇,选择了偏写实,重材质渲染和光影的「迪士尼」美术风格——当女主Stella神态和表情变化时,迪士尼味就更重了。

在我看来,这种美术风格不仅能更好地为科幻、求生的严肃话题服务,也能放大AI对人物神态表情的控制效果,更好地体现和检验团队的技术实力。

而看似更加三次元的马斯克,则做了个二次元的电子魅魔——什么倒反天罡的桥段。但同时,Ani的建模、渲染其实做得不算精致,甚至比不上几年前一些头部MMD作者的作品。

随便一搜,搜到了前米哈游技术总监贺甲在2019年的MMD作品……

你还别说,就在葡萄君写稿时,就有国内B站网友,用BLENDER搓出了一只Ani,可见马斯克这款产品在美术品质上并没有太高的门槛,能获得如此热度,更多跟AI驱动对话、限制级美术和话题有关。

图源B站@思鱼fish

而且比较之下,Ani的表情变化和动作模组比较夸张,大多时候会在说话同时摊开胳膊笔划,穿模情况也时有发生。

图源B站@冰卡诺

相同的发色、神态动作,还让不少网友吐槽:马斯克还是忘不掉他的川普。

不止是美术包装的差异,《Whispers》和Ani的产品内核也大相径庭。

如果用游戏品类来形容的话,《Whispers》更像RPG游戏。

尽管由于AI技术的局限性,《Whispers》的内容深度更多聚焦在角色身上,但无论你跟Stella聊什么,对她做什么,她基本不会脱离游戏设定的背景故事、规则框架。

比如曾有不少玩家跟她练习雅思口语、让她说「原神启动」……想尽量带歪Stella,后者虽然不会拒绝玩家的请求,但总是会在合适的时机提醒我们:我们仍处于《Whispers》的故事里,仍在求生,仍在寻找其他幸存者。

B站网友尝试让Stella扮演猫娘,得到了「会试试,但不会一直」的回复

图源@塔牌TappaT

也就是说,在《Whispers》中,RPG属性高于一切。

Ani则恰恰相反,她更像一款以用户高于一切的「乙游」,是AI情感陪伴产品的Plus和18禁版本。

从一开始,她就在了解你、搭讪你,让你不得不往想入非非的话题延伸。尽管Gork还做了配套的剧情桥段、人设塑造、AI绘画的背景……但这一切的核心,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情绪价值。

而当葡萄君有意避开敏感话题,聊一些正常日常内容时,她虽然不会拒绝,但只会比较干巴地罗列信息,让人感觉她的兴致都下来了,甚至还会主动聊回敏感内容。

嘶……是不是感觉有点似曾相识?

没错,从两款产品的AI所坚持、回扯的内容和方向就能看出:《Whispers》的核心是「故事」,是RPG体验;而Ani的核心是「用户」,是输出情绪价值。

如果用比较夸张的说法来形容,《Whispers》所走的路是「正派」,通过提升素质,发挥AI在人设塑造、故事沉浸感方面的价值,最终的落点,应该是替代传统RPG游戏体验,塑造一个自由度更高、沉浸感更强的虚拟世界。

而Ani则是「邪修」。或许她的美术品质、对话表现差强人意,但她能陪我聊一些需要打码的内容,还会卸甲给人看……在满足用户情绪价值方面,马斯克将Ani做得极具目的性和功利性:就是要让人爽(甚至形成了套路),就是想靠这一点打穿用户圈层——这是很多AI产品想做,但不敢或偷偷做的方向。

X网友二创内容

写到这儿,。这款产品也是定位情感陪伴,但由于某些因素,其男主的情感输出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上的关心体贴,以及角色动作交互上的小心思,对比Ani来说还是太清纯了。

给男主按摩,可能是目前《EVE》最大尺度的内容了

03

AI伴侣赛道,又该加速了?

在我看来,这两款产品的发展方向正如3A大作与小游戏,各有价值。

《Whispers》很好理解,它在更多体验模块中采用了AI技术,代表了AI游戏的高级形态;而Ani通过3D视觉升级、主动对话和丰富肢体语言,将AI的情绪价值提升到了新高度。

人类对虚拟陪伴的渴求从未停止。早在2013年,没有AI加持的《聊天女仆》就因陪聊功能获得了1000万下载量、100万月活;2014年,微软小冰用10亿级的互联网语料库,为用户提供了更真实和沉浸感的陪伴体验;

聊天女仆和微软小冰,图源网络

到了2022年,GPT引爆AI浪潮后,星野、猫箱很快成了国内AI虚拟伴侣的主流平台,月活用户一度达到525万、458万(2024年11月,36氪AI产品榜)

这些案例、数据,都在证明虚拟陪伴、情绪价值,始终是用户体验的一大需求缺口。

目前,Ani虽然点歪了技能点(All in涩涩),但其在3D美术表现、AI对话主动性等方面仍有不错的竞争优势,甚至会像一条鲶鱼,推动全语音实时交流、3D角色建模、AI动态神态匹配等技术表现,加速升级为行业标配。

这种技术演进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一方面,星野和猫箱早已在产品角色的AI动态立绘、AI配音等方面快速迭代,通过提升情绪价值优化长期用户留存和商业化空间;另一方面,这个赛道的核心驱动力量,始终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猫箱

巧的是,蔡浩宇刚创业时就选择过虚拟偶像的目标,擅长对用户(尤其是死宅群体)情绪价值的把控。他早期的作品,也存在不少限制级内容。只不过随着产品影响力扩圈和受众多元化,团队逐步将产品竞争力转移至美术表现力、内容深度和角色塑造。

这种进化脉络,让《Whispers》的诞生顺理成章:虽然目前它只是Demo,存在技术局限,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对角色和内容的理想化追求,甚至连恋爱都是柏拉图式的。

《Whispers》YouTube官方视频

这何尝不是AI伴侣加速发展的另一面?经历冒险、相互依偎、互诉衷肠……或许她没有Ani那样的直接火辣,却也在欲望泛滥的时代,为虚拟陪伴保留了人性体面的火种。

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FC2素人AV女优身份被扒!竟... 近日,一则关于FC2平台上的素人女优身份曝光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位被起底的女...
绝区零开服盛宴:螃蟹游戏服务网... 随着《绝区零》这款备受瞩目的游戏正式开服,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之旅即将拉开序幕。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
在线指导碧蓝档案,海外如何下载... 对于身处海外的玩家来说,下载并体验《碧蓝档案》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网络限制、地区限制等。不过,通过...
告诉你碧蓝档案海外在哪下载,海... 对于身处海外的玩家来说,想要下载并体验《碧蓝档案》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网络限制、地区限制等。但不用...
DNF手游:最贵装备汇总!魔剑... 在DNF手游的浩瀚世界中,玩家心中的璀璨星辰无疑是那些拥有神秘力量、令人瞩目的顶级装备。它们是玩家在...
原创 《... 大家好,我是你们亲爱的小编,这次我要向各位介绍一位知名博主,她是来自某音平台的大美女,她用自己独特的...
震惊!抖音手游内部号真相大揭秘... 揭秘:抖音手游内部号真相大起底! 各位游戏达人们,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聊一个热门话题——抖音上那些神秘...
植物大战僵尸融合最新版本更新内...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模式?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全新的游戏世界——植物大战僵...
原创 《... 2019年5月30日,《勇者斗恶龙10》国服正式关闭,与许多半途而死的网游一样,这款游戏在国区的停运...
绝地求生pubg吃鸡载入时间长...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PUBG)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每一秒都至关重要。然而,不少玩家在准备投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