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8日消息,在近日接受知名游戏媒体Kit & Krysta频道专访时,索尼互动娱乐前全球工作室总裁吉田修平(Shuhei Yoshida)直言,当前3A游戏开发成本飙升已导致行业陷入“高风险、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他透露,PS4时代“大制作即安全牌”的思维正被现实击碎,如今单款3A游戏预算突破2亿美元大关,迫使发行商大幅削减新项目立项数量。
吉田修平回顾,PS4时期索尼曾将资源集中于《战神》《地平线:零之曙光》《教团1886》等超级项目,而《啪嗒砰》《重力异想世界》等中小型创意作品则逐渐边缘化。他坦言:“当时我们认为,投入越多资金,成功概率越高——玩家渴望更逼真的画面、更复杂的角色和更长的游戏时长。”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催生了多款现象级作品,但代价是开发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据吉田披露,同一IP在PS4与PS5两代间的开发预算翻倍已成为常态。例如,某未具名3A系列在PS4时代成本约1亿美元,而PS5续作预算飙升至2亿美元以上,且销量需突破1000万套才能勉强回本。“PS1时代,100万销量就是爆款;PS5时代,1000万销量仅是及格线。”他感叹,“行业首次真正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不可持续的模式。”
高昂成本直接导致发行商审批新项目时愈发谨慎。吉田指出,当前3A游戏立项数量较PS4时代锐减,资源集中于少数被视为“稳妥”的超级项目。他以800万美元预算的AA级游戏为例:“这类项目陷入‘尴尬地带’——既不够宏大吸引核心玩家,又不够精简控制风险,最终无人问津。”
索尼自身的策略调整印证了这一趋势。吉田透露,为缓解资金压力,索尼近年频繁推出重制版游戏(如《最终幻想7:重制版》)并加速PC平台移植,通过“低成本高回报”项目反哺原创开发。“重制版能带来额外收入,吸引新玩家,同时为第一方团队争取更多时间打磨新作。”他解释道。
针对当前70-80美元的3A游戏定价争议,吉田修平认为,只要内容质量匹配,高价仍具合理性。“玩家为《艾尔登法环》《博德之门3》等作品支付全价,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数百小时的沉浸体验。”但他同时警告,若行业无法控制成本,最终将引发玩家信任危机:“当预算翻倍而创新停滞时,高价策略将难以为继。”(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