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可能很简单。 |
文/以撒&梁乐天
在一些我们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网易依然占据着统治级别的地位。这句话,算是现在《逆水寒》手游的一个写照。
这款被玩家戏称为“网易逆子”的游戏,已经上线两年。这个时间说长不长,但对MMO来说高低算个坎儿——两年时间,足够检验一款MMO会不会热度滑坡、玩家流失,在一波流过后沦为养老游戏。
而《逆水寒》手游的市场表现呢?在iOS游戏畅销榜上,它每次大版本更新基本都能杀回Top 5;在赶上暑期档的两周年节点,还冲进了Top 3,并在此后数日稳定高位。仅就大家最熟悉的榜单成绩来说,很明显,《逆水寒》手游早就迈过了坎儿。
放眼近几年的同类新品,能像《逆水寒》手游一样有个梦幻开局,之后还能打破MMO一波流定律、把自己焊在畅销榜前列的,可以说屈指可数了。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比如不少人会发现,在追求更优体验的iPad端,《逆水寒》手游还常年霸占着畅销榜Top 3的位置;在游戏上了PC端模拟器之后,还有很多玩家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帖,把“《逆水寒》手游到底需要什么电脑配置”顶到了热门话题。
根据官方在2024年初公布的数据,逆水寒IP的总用户数已经正式突破一亿大关。在这个基础上,《逆水寒》手游还反向输出到了其他终端。这样的体量和生态,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传统MMO手游应有的范畴。但这部分生态的规模和营收,却是外部很容易忽视、很难估算的。
网易是怎么做到的?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他们跳脱、疯癫、爱搞噱头的营销活动——从发癫营销、转发微博抽一套房,到做活动给玩家发实习证明……这么会整活儿的官方也是不多见。
但你要是以为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这个误解就很深了。因为你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逆水寒》手游的玩家,他们给出的答案,大概会和那些天马行空的噱头恰恰相反。
01
你眼中的“逆子”,
其实是个“卷王”
为什么说恰恰相反?
翻看两周年庆玩家社区的讨论,你能发现一个不少人都在吐槽的话题:这游戏的内容产出量是怎么回事??
这些帖子里的情绪,混杂着惊讶、不解甚至同情——惊讶在于,周年庆版本的更新公告有几万字,要翻半天才能翻完;不解和同情在于,这还不是他们头一回产能爆炸,而是两年来时常如此。要维持这样的版更,研发团队的效率得多恐怖啊……?
玩家的这些反应,指向了《逆水寒》手游能维持MMO顶流地位的关键:你以为它是个“逆子”,结果人家背地里纯纯是个“卷王”。虽然营销上爱出怪招,但在内容和品质上,他们用的真是大力出奇迹的笨功夫。
在MMO这个品类里,长草期几乎是所有玩家和厂商的共同噩梦。而《逆水寒》手游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用快到不讲道理的更新速度,让玩家永远有新东西可玩。
例如在今年初的2.3.1“逆水逐潮”大版本中,游戏刚刚推出了新副本、新剧情;还没等玩家肝完,2.3.2版本的超大游乐园、2.3.3版本的国风民俗季、2.3.4版本的大富翁玩法又无缝衔接,让人应接不暇。
这种“每季度更新大版本,同时带来新资料片;每个月一个小版本,持续填充新内容”的节奏,贯穿了游戏运营的始终。如今的3.1.1周年庆版本,更是将这种高产能策略发挥到了一个有些离谱的高度。
官方光是版本更新公告,就从上线新职业“沧澜”到拍照打光开放第四盏自定义灯光,林林总总列了十一大项,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与其说是一次版本更新,不如说是把好几个独立DLC量的内容,硬生生塞进了一个资料片里:
喜欢冒险的,可以驾船出海,在大航海系统里探索广袤新世界;
偏爱休闲的,有囊括了各路江湖豪杰的自走棋“逆侠棋”;
还没等玩家消化完这一切,官方已经把搜打撤和鹅鸭杀等新模式安排上了……
但如果只是量大,那《逆水寒》手游顶多算个堆料狂魔。但在如此高强度的更新节奏下,它对品质还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这一方面体现在技术上的自我内卷:比如除了写实光影、动态气雾等画面品质提升外,当玩家抱怨游戏体积越来越大时,《逆水寒》手游通过底层优化以及包体清理功能,一口气为游戏瘦身近10个G;
在高端体验上,当行业还在尝试用点缀式光追作为宣传噱头时,《逆水寒》手游已经将这项技术无缝铺开到了整个游戏世界。
这种内卷还体现在外观模型上。以备受玩家喜爱的白狐外观为例,在它上线初期,因为部分玩家觉得尾巴的动态和毛发质感还有提升空间,开发组不仅在短时间内响应,集中优化了一场包含模型、特效、染色等方面,还在后续的全局技术升级中,对其持续进行打磨。
另一方面,《逆水寒》手游还很喜欢死磕内容细节和文化内核,用各种方式卷一卷国风赛道。
拿这次周年庆版本来说,开发组为了将闽南风俗和航海文化,融入到新地图“刺桐港”之中,就派出了团队向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专家们请教和考据史料,向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和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老师们学习……街上声势浩大的英歌舞,都是正经请了非遗传承人动捕制作的。
从最终的成果来看,地标建筑、红磨大厝、盛满海货的鱼篓……还有各种民俗文化的还原,都得到了很难有争议的好评。还有一些福建玩家表示:打开游戏就像回了老家一样。
这种在产出和品质上都不计成本的内卷,也让《逆水寒》手游在玩家群体中收获了看似调侃,却又一针见血的评价:“一次免费下载,终身售后服务”。
而这句评价,或许正指向了它与众不同的核心:在赚到钱之后,是真的舍得再把钱砸回到游戏里。
02
”一朝一夕练不出的运营模式
卷产能,依然不是逆手成功的唯一原因。要深入到底层就不得不说一点:它在运营思路上,比很多厂商都更懂年轻人的需求。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逆水寒》手游最好的运营思路就是:把MMO传统的“焦虑驱动”,真正转为了“休闲驱动”。
大部分传统MMO,虽然也不乏有趣玩法,但它们在长线运营上最主要的思路,一直以来都是围绕以数值为核心的成长体验来迭代。这就导致在很多玩家的MMO体验中,战力、装等、搬砖等方面的焦虑,其实贯穿游戏始终。
但《逆水寒》手游不一样就不一样在,它从底层推翻了这一套驱动方式。
首先,它说的“不肝不氪,不卖数值”不是一句空话。减负方面,核心的殊途同归系统,算是MMO领域里广受好评的一项机制。玩家不用再为了拿满奖励,去投入大量精力到上班打卡式流程,以及不感兴趣的玩法里,而是可以在大世界、多种玩法兜底的基础上,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虽然《逆水寒》手游也不是完全没有数值和养成,但首先游戏中不直接售卖数值,其次你“玩闲趣也能拿到百炼装备,挂人机一样会掉独珍”——它的底层逻辑,就决定了玩家之间不至于有过大的养成差距。
不卖数值和养成,那么外观自然是商业化的大头。但在这方面,《逆水寒》手游也一直主打薄利多销的思路,没少打价格战。这个理念成效甚好,在去年年初,官方就曾表示6元时装的销量已经接近2亿件。
这个战略他们恐怕会一直保持下去,就连最近新出的二十四史战国袍,也一样限时6元出售。就算你完全不氪,其他五花八门的外观、福利,《逆水寒》手游也是没少送。
其次,在以上这套模式的基础上,《逆水寒》手游给玩家的正反馈往往都特别强。
他们能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内容分层落地得很到位——内容玩法上,游戏里乐趣点多、量大管饱,而且门槛都不高。你想轻松,完全可以休闲养老,但只要你愿意对某个玩法上心,就很容易拿到小国榜之类的反馈;
商业化上,你可以0氪、小氪,但大佬同样可以豪掷百万去买顶奢,人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最后,《逆水寒》手游的一些奇妙操作,也实在是别人学不来的。
比如前一阵在游戏里参与活动,大学生玩家们就能通过游戏内的积分,兑换由《逆水寒》外部合作团队开具的“AI数据训练实习生”或“互联网新媒体内容实习生”的正式实习证明,甚至能写进简历里。
这一手操作,简直是前所未闻,但也确实引来不少大学生入坑、回流,网上还有不少人发帖分享实习攻略……
虽然说有了这一手之后,其他游戏也可以模仿类似的操作,但这种接地气、真正贴近年轻人的创意,是很难一朝一夕炼成的。
03
成功的路,难走的路
两年前,《逆水寒》手游的态度看起来确实嚣张又浮夸,毕竟“让MMO再次伟大”的口号,多少带点狂气。所以当它以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破局者姿态登场时,许多人都在观望,这套打法到底能走多远。
回头看看,《逆水寒》手游倒是真的活得比不少人想象得都好,也走出了一条相当有它自身特色的路。不过本质上,这是因为它选的这条路本身就很难走。
MMO领域苦路径依赖久矣。要懂年轻人、保持高强度整活,本身就够难了,《逆水寒》手游这一套底层逻辑,还决定了它必须要通过爆炸产出,为玩家提供溢出的内容量支撑长线体验,来替代传统的运营模式。
你说要跟上减负、降氪,多一些各种层面的体验优化,那还好说。但要从根本上推翻以往的运营模式,还要为此付出超大的时间、人力成本建设管线,这样的成功,很难说有谁能复刻。
我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对《逆水寒》手游误解最深的一点:大家都看到它是个爱出风头的“逆子”,但很少有人会想到,想当好这样的“逆子”,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啊。
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