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克下
上周,拳头游戏官方宣布,将在北美和中东北非地区的英雄联盟和无畏契约赛事中开放博彩赞助。这次官宣也意味着,自成立以来,拳头游戏将首次踏足这一领域。
有关这一决定,电子竞技总裁约翰·尼德汉姆 (John Needham)在《为何我们在海外开放电竞博彩赞助以及我们将如何负责任地推进这项举措》一文中给出了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许多俱乐部对这方面的收入有诉求,而做出这个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诉求。同时尼德汉姆认为,无论拳头游戏是否参与其中,电竞博彩都将继续存在。因此,有赛事方监管、建立规则的电竞博彩,要好于灰色的、混乱的电竞博彩。
从舆论反应来看,这次官宣及拳头游戏相关的解释引发了大量的争议。
一部分批评声音,来自博彩这两个字本身自带的争议,是一切体育赛事接纳博彩赞助必须承受的负担。
但另一些,似乎可以避免。
在我国,网赌是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这一点不容置疑,电竞圈也早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同时在拳头游戏这次官宣中,中国地区也不在影响范围之内。
基于这样的共识,或许我们可以暂且跳过道德批判,单纯从技术角度来思考两个问题:
这件事儿为何会发生?它的问题出在哪?
财务方面,博彩赞助能带来钱,而且是很多钱。
这其实是一个最表象的原因。全球经济下滑,电竞资本市场遇冷,所有电竞赛事都在为俱乐部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增强财务韧性。很显然,如果赛事愿意承受争议,那么博彩赞助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再深挖一层,电子竞技发展至今却仍未能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直转播、比赛日、衍生品及IP授权、赞助四块职业体育营收大项上,电子竞技仍在依赖赞助这一项,对其余开发并不足。电竞借鉴了职业体育的模式,却未能达成与之对应的效果。除了大环境之外,这也是电竞发展放缓的一个根本原因。
但与此同时,电子竞技却也具备传统体育不拥有的收入来源:游戏收入。
这一因素的存在,也在舆论层面引发了对拳头游戏开放博彩赞助最主要的质疑:既然游戏本身在赚钱,为什么不用游戏收入贴补赛事,反而去主动拥抱争议?
在电竞受众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质疑角度。用游戏收入补贴赛事和俱乐部是一种极其自然的处理方式——特别是拳头游戏已经建立了分成规则全球收入池(GRP),计划以对俱乐部开放游戏内电竞资产销售分成的情况下。
但站在拳头游戏的角度,这又是另一回事情。是否全面使用游戏收入来贴补电竞赛事,这一决定关乎这家公司对于电竞赛事的定位。
如果拳头游戏将自己的第一方赛事看作是对游戏本身的大型营销手段,那么使用游戏收入作为营销经费,就是天经地义。
但如果拳头游戏仍需要强调电竞赛事的职业体育化,那么则不该动(至少是大规模)游戏收入的心思。正如上文所说,应遵从职业体育的逻辑,多在四大收入板块,赞助、赛事版权、比赛日、衍生品IP上多做文章。
因此在我们看来,开放博彩赞助,或许只是拳头游戏有关电竞赛事定位,一次重新思考下的产物。
如果单从「电竞是游戏营销手段」这一角度出发,拳头游戏明显已经走到了瓶颈。
在《2024,英雄联盟决定换个活法》一文中我们曾经阐述,拳头游戏对电竞体育化,这个已经延续了多年的命题做出了一些选择性的颠覆。
尼德汉姆曾表示,电竞赛事在吸引新玩家方面,效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电竞赛事应该结合文创产品,成为为游戏用户深化体验的「催化剂」。而当电竞赛事在为游戏拉新创收的任务上出现了问题,再去强调其独立性与重要性,并用游戏收入来填补,就会显得有些本末倒置。
归根结底就是,如果将电竞赛事单纯看作一种营销手段,那么就需要接受它需要「全盘服务游戏」这一现实。它的规模,所扮演的角色,乃至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都应该取决于它能够为游戏带来什么。
但如今的英雄联盟和无畏契约电竞所扮演的并不是这样的角色。
国际舞台上,无畏契约赛事正在收获全新的影响力。而至今为止,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竞赛事——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如果将这样的赛事单纯看作营销广告,那么大量的只看世界赛不玩游戏的观众们,就好像是在买椟还珠一样。
但世界赛对泛用户的吸引力也在告诉我们,这些赛事并非完全不具备任何独立价值。
很显然,拳头游戏与电竞赛事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一项营销」那么简单。而与此同时,GRP分成规则全球收入池对于俱乐部的补贴也根据俱乐部的排名及影响力而定。这也意味着低人气、低水准的俱乐部多数情况下只能获得固定津贴的部分。
这多少也算回答了,拳头游戏为什么不多从游戏收入补贴俱乐部,反而拥抱博彩这个问题。
那么,不妨换一个角度,再从职业体育的逻辑去思考拳头游戏的电竞赛事。在如何以正确的姿态迎接博彩赞助这一话题上,传统体育领域是有先例的。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如今电竞联赛们最初效仿的对象,NBA。
2018年,尚未成为NBA总裁的亚当·萧华 (Adam Silver) 支持最高法院推翻联邦体育博彩禁令的裁决(PASPA)。随后,NBA、WNBA与米高梅达成赞助合作,成为了北美首个开放博彩品类赞助的主要体育联盟。在那之后,多家博彩平台陆续与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达成合作。
与如今的拳头游戏类似,当时北美四大体育联盟对于博彩赞助的态度也十分谨慎,不允许其Logo出现在队服上,也不在赛事直转播中为其播放任何广告。同时承诺建立严格的相关制度,并补贴次级联赛。最终的结果就是,在PASPA被推翻过后的四年里,美国人的合法体育博彩投注额超过了1250亿美元。
对比NBA和拳头游戏在博彩赞助上的主要推动者,亚当·萧华和约翰·尼德汉姆,还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共同点:他们都爱写稿。
2014年11月13日,亚当·萧华在纽约时报写下专栏《体育博彩合法化与监管》(Legalize and Regulate Sports Betting)。在专栏中,萧华质疑了NBA长久以来对体育博彩的反对态度,并表态,北美体育应该重新思考这一话题。
专栏发布后引起轩然大波,萧华也因此备受争议。但这篇专栏的意义在于,它的确影响到了不少决策者。比如,MLB总裁罗伯·曼弗雷德当时就认可了萧华的一些观点,但NHL、NFL联盟仍选择作壁上观。直到2018年法律层面的障碍消失,NBA带头做出行动,北美四大联盟才开始正式开放博彩赞助。
如今,约翰·尼德汉姆与萧华做了几乎一样的事情。两者唯一的区别,是时机。
从萧华发布专栏,到NBA首次接受博彩赞助,这中间隔了整整四年。四年时间并不仅仅是在等待法律层面的时机,同时也给了舆论一个爆发、发酵、冷却,然后习惯的缓冲期——态度和决策之间必须有这样一段缓冲时间,而越是有舆论风险的决策,也就越需要这样的缓冲。
对比萧华当年的专栏和约翰·尼德汉姆的《为何我们在海外开放电竞博彩赞助以及我们将如何负责任地推进这项举措》可以发现,两者的内容本质其实是极其相似的:陈述体育博彩存在但不受监管的现状,呼吁让体育博彩走出地下接受合法合规的监管。
最大的区别在于,萧华是预先表态,而尼德汉姆和拳头游戏是在告知。这样的区别,很可能极大地影响整件事的走向。
回顾拳头游戏近年来的决策,其实很多都是通过尼德汉姆的专栏做了官宣。但与「俱乐部分享游戏收益」、「重新思考电竞商业化」这些决策完全不同,接受博彩赞助这样极端敏感的话题,是需要单独谨慎对待的。从技术层面考虑,让大众接受这样的敏感事物,需要一个缓冲期。
那么回顾过去,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让拳头游戏初步表达这方面的态度呢?我认为是有的。
去年12月,拳头游戏COO Whalen Rozelle曾发过一次推文讨论过此事。但推文的内容更多的也是表达开始与俱乐部沟通,允许他们进行探索,许下监管承诺,但缺乏对合理性的解释。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尼德汉姆专栏中有关电子竞技接受博彩赞助解释的部分,放在那个时候出现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继续回溯时间线,更好的表达时机其实在去年年初,尼德汉姆发布专栏《对英雄联盟电竞策略的调整》的时候。
在这篇专栏中,尼德汉姆已经承认了英雄联盟电竞商业模式的局限性,并做出了要对更多赞助品类做出探索的表达。但事实上,拳头游戏已经在专栏发布之前就开始着手考虑,去接受啤酒、烈酒、大麻二酚类产品(CBD)这些更具争议的赞助品类了(消息来源:James Fudge专栏)。
老实说我们当时十分期待,那篇专栏能够做出对上述这些争议赞助品类的初步探讨与一定程度的表态。
但约翰·尼德汉姆并未选择这样做。
结语
有关拳头游戏接受博彩赞助的争议,还能延伸出一些讨论。
首先,是电子竞技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2023年,NBA营收109亿美元,其中41%来自媒体版权,26%来自票务;NFL营收187亿美元,其中66%来自媒体版权,17%来自票务。
即便是这样健康的营收结构,仍无法避免地要接受博彩这样的争议赞助。
电子竞技的媒体版权+衍生品营收无法与四大联盟相提并论,且比赛日收入微薄,更依赖赞助这一渠道来维持运营。如果前三者没有根本化改变,那么接受更多争议赞助,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接受争议赞助的决策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与风险背后的暗流进行对抗,坚持维系住竞技的纯粹性。
此处需要明确一个观点:即便是最公正的,没有任何猫腻存在的,24小时被官方机构监管着的博彩,同样是最需要被时刻提防的事物。因为博彩对体育生态的影响,远不止表面上的假赛赌赛,舆论风暴那么简单。
NBA运动员哈利伯顿分享过一次经历,他曾多次在赛后被赌徒电话骚扰,死亡威胁。在赌徒看来,一切运动员都是他们赚钱的工具。而当你只盯着赔率和钱的时候,一切他人和体育自然会被扭曲异化。
这是赌博本身带来的恶果,并非任何体育联盟有能力去改变的。但既然体育联盟选择承受舆论代价,那么争议赞助带来的资金,就必须物尽其用。
短期来看,或许博彩赞助能够缓解一些燃眉之急。当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些资金必须用于联盟生态建设上。选手教育,二级联赛青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调配更合理的薪金结构,引入竞技纯粹性和精神内核相关的故事......这些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而如果没有这些长期的、明确的愿景,不考虑从结构上改变赛事,那么博彩带来的资金将毫无意义,只会为受众带来更多的负面联想。
而到那时,博彩本身的危害会显露无疑,以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