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科技新知,作者丨樱木,编辑丨江蓠、九黎
近日,在 36氪WAVES 举办的大会上,一个有趣的环节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主办方让Kimi与Minimax两家的投资人进行了对谈。
随着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整个中国大模型的牌局已天翻地覆。 行业龙头的格局,从原来的大模型六小龙,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基模五强。
当六小龙不再是市场的焦点时,安静很久的 Kimi 和 Minimax 在 前不久 不约而同有了新动作: Kimi 开源了编程模型 Kimi -Dev,它的第一个Agent Kimi -Researcher深度研究也开启小范围测试。而 Minimax 则开源了首个推理模型 Minimax -M1,并完成连续五天 包含大模型、视频生成、音频生成等多个方向的更加 。
从产品侧来看,Kimi将重心聚焦到agent,以深度研究为主要方向,似乎有意向金融、学术等方向发力,这条路线虽然已经有了智谱等竞争者,但远离了以生活服务为主的大厂射程,叠加原本不错的基础模型能力,Kimi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而另一边,Minimax则似乎想要弥补自身的遗憾,在没有接入DeepSeek之后,继续发力全方向的布局。
这似乎也意味着,大模型竞争进入下半场之后,更多的变量正在酝酿之中,而从各项评测来看,Kimi与Minimax的新产品,似乎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在没等来R2之后的缓冲期,六小龙中的代表们,正在试图携带着各自的大招,开启下半场。而从报道来看,无论是频繁与DeepSeek撞论文的Kimi,还是曾经和DeepSeek赌同一个技术路径的Minimax,似乎都带着一丝不甘心。
而 在大厂 先后加入 大模型赛道 后 ,六小龙中, Kimi 和 Minimax 正试图 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竞争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而 在泡沫消散之后,越来越懂经营的六小龙们,也在期待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
Kimi和Minimax接连放大招
“ 一年前,就是比投放、比用户,现在则回到技术前沿,回到强认知,我相信反而更适合以技术大牛为核心的创业团队。因为比投放,其实是大厂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他们状态还挺好的。 ”在这次对谈上,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在谈到Kimi与Minimax时如是说。
正如其所言, 近日,相较于在教育、医疗等垂类应用场景中争夺的大厂,Kimi与Minimax似乎更希望在基础技术上展现自身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