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否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报道,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一大学老师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忍无可忍一怒之下,他把孩子大骂了一通。
孩子跟爸爸赌气,直接从11楼跳了下去,最后落下终身残疾。
你可能会以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孩子就会痛改前非,再也不碰游戏。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这个12岁的小少年,哪怕住院也要抱着手机玩游戏,稍有不顺从就寻死觅活,简直是到了病态的程度。
12岁,本应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艳花朵。
本应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在热情似火的操场上自由奔跑。
但他却成了父亲心里刺骨的痛。
几年前的小军,才不是什么网瘾少年。
他活泼开朗,学习成绩还十分出色。
每逢周末,他都会主动帮妈妈干一些家务活,附近邻居见了,也直夸这是个好孩子。
可惜好景不长。
8岁那年,他的爸爸妈妈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离婚后,小军跟在了爸爸身边。
爸爸王刚(化名)是一名大学教师。
他每天待在学校里,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并不太多。
久而久之,小军就不是很亲近爸爸了。
一晃到了2020年,小军11岁。
正值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居民也不得随意外出。
在家无聊的小军,就玩起了游戏。
谁曾想,这一玩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王刚没太当回事,觉得等到开学就好了。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开学后小军依旧每天回家打游戏,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变成了班上的倒数。
王刚这才开始慌了。
他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儿子,但小军完全听不进去,每天也不跟爸爸说话,一回家就钻卧室打游戏。
王刚气得摔烂了好几个手机,甚至动手打了儿子。
但是效果甚微,没过几天小军又悄悄玩游戏。
如果他不给,小军就生闷气不吃饭。
这让王刚束手无策,心想儿子是不是生病了?
2021年国庆,父子俩再次爆发矛盾。
正值中午,王刚做完午饭看到儿子又在玩游戏,想到他最近的考试成绩,这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立刻上前将儿子的手机没收,并开始破口大骂。
小军被爸爸吓得不敢作声,跑回了房间把门反锁上了。
王刚情绪失控,还在门外说很难听的话,并且不停用脚踹门。
一怒之下,12岁的小军直接从家里楼上跳了下去。
当王刚把门踹开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这把他吓得魂飞魄散,立马下楼抱着孩子去医院。
从11楼跳下去还能生还的概率很低,小军是幸运的一个。
在ICU昏迷了整整6天后,小军恢复了意识。
不过虽然捡回了一条命,身体还是遭到了重创。
诊断书上显示:
“小军一共有23处诊断记录,包括重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全身多处骨头骨折等等。”
王刚申请调整了在学校的工作量,一有时间就跑来照顾儿子。
对于发生的这件事,他非常自责。
但事已至此无法改变,他希望经过这次,小军能迎来一个脱胎换骨的状态。
但事与愿违:
转到普通病房后,小军不怎么跟爸爸交流,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依然是打开手机,玩游戏。
医生和亲朋好友提醒王刚,孩子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不然会废掉的。
王刚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毫无办法。
他觉得孩子这是病了,为此专门请来了心理医生,希望医生给孩子开点药吃。
心理医生看完之后,对王刚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不要只靠暴力解决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
可惜王刚没能听进去。
除了暴力,他似乎也想不到其他的解决办法了。
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
2022年五一前夕,小军出院了。
出院后的他,手指功能有些受限,腿部一瘸一拐,落下了终身残疾。
但他还是抱着游戏不撒手。
王刚叹了口气说:“以后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身体健康就好,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可他食言了。
出院后,他还是没忍住打了小军,而且打得比较狠,因为他得知小军往游戏中充值了一万多元。
小军控制不住玩游戏的手,王刚控制不住打孩子的手,他们似乎都病了。
王刚说:“身体可以慢慢恢复,但他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世界,他的未来在哪里?和他一样状况的孩子未来又在哪里?”
他希望有权威的教育学家或者心理学者出现,来帮助儿子戒掉网瘾...
写到这里,一声叹息。
其实玩游戏或玩手机成瘾的现象在未成年群体里面特别普遍,而且不给手机就动不动威胁跳楼自杀的孩子,真的很多。
去年5月12日,广西一12岁男童因家长不让玩手机,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了下去,当场身亡;
还有一中学生爬上五楼阳台欲跳楼,他甚至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写着:
“妈,对不起,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孩子吧…再见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
…
我要说一个事实,也许部分家长会觉得这话很难听。
很多孩子有网瘾,除了自控力不强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要回到他们父母身上。
就像是文中的小军,一开始是个多么活泼开朗的孩子,为什么后面变成这样?
我想,爸爸王刚可能要占很大一部分问题。
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平时的课程并不多,却不愿意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分一点给孩子。
当孩子开始对游戏产生浓厚兴趣时,就是沉迷的前兆。
但他不以为然:“等孩子开学就好了。”
直到后面发现孩子可能会废掉,这才开始慌了,这才开始想着管教。
可他又是怎么管教的呢?
先是好声好气说几句,见孩子就愤怒了,开始实行暴力教育,企图一下就把孩子掰正。
任何坏毛病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
作家淼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希望通过暴力得到听话孩子的父母,你得到的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只不过是一个因为恐惧对你百依百顺的奴隶而已。”
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里,很少会有孩子沉迷于网络,而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一定没有任何娱乐方式。
当孩子喊着爸爸妈妈,能不能陪我去打羽毛球时,你丢给他一个手机;
当孩子喊着爸爸妈妈,能不能陪我放风筝时,你丢给他一个手机;
当孩子喊着爸爸妈妈,能不能带我去河里捉小虾的时候,你还是丢给他一个手机。
你觉得他烦,他的要求太多,给了他手机后,全世界都安静了,你终于也可以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玩手机了。
可是呢?
人性都是需要被满足,都是需要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当孩子在你身上找不到这些的时候,只能选择一个自己够得着的东西——手机。
网上有一个梗:短视频5分钟,人间一小时。
你告诉自己只能刷5分钟短视频,可是当你打开软件,看到那些符合你口味的视频一个接一个的时候,你就停不下来了。
你以为的5分钟,其实1小时早就过去了。
大人都抵抗不了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呢。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
“不想让一块田地荒废,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底层逻辑。
一个孩子,
若他没体验过专注阅读的乐趣、
没体验过户外驰骋的洒脱、
没体验过被父母用心陪伴的快乐、
没体验过心灵相通的感化,
若他的心田里没有被种上正向和美好的东西,我们何以期待他能够成为符合我们期待的孩子。
这个世界是精彩缤纷的,但父母是孩子唯一的领路人。
一个见过广袤天空的孩子,怎可能囿于一块四四方方的手机。
在我看来,养孩子不是养小猫小狗,更像是在种树。
对一棵树来说,树根和树干都健康,这棵树才可能枝繁叶茂。
树叶和花果,不过是营养传输系统的最末端,它们的丰硕,取决于来自根部和枝干的养料供给。
也许你左右不了孩子的智商和成绩,但你一定能左右孩子的品行和三观。
教育非一日之功,而你的理解和陪伴,才是真正的救命良药。
* 文章来源:公众号【知否大叔】。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